今日特推: 探索创新育教统一、精细化本科人才培养机制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教育 > » 正文

探索创新育教统一、精细化本科人才培养机制 ----访北京物资学院法学院院长 尚珂

浏览: 来源:互联网

面对本科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教”与“育”分离、供需不匹配、学生需求多样化与培养形式单一化等矛盾,北京物资学院法学院实行二级学院管理运行机制再造;通过以四年贯通式本科生导师制度为抓手,创新工作平台,建立“五维聚力”运行机制,“四导育人”工作方法,将“教与学”转化为“教与育”, 解决了全员协力育人相互衔接的问题,实现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思想同频,行动同向,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了分层、分类、个性化人才培养效果;提高了教师育人主体责任意识和人才培养质量。

北京物资学院法学院尚珂院长指出,当前高校本科人才培养中教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育教分离的问题:在高校管理运行中,教学运行与学生管理是两套并行的机制。课堂之外,专业教师与学生的密接性弱,对学生发展引领不足,教师育人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二是全员协力育人相互衔接的问题:高校二级学院直接承担着教学运行和学生管理具体工作,根据职责和任务分工,有专业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行政教辅人员、外聘实践教师等,这五类师资队伍根据其职责都承担育人工作,如何分工协作,形成育人合力,需要建立一定的机制连接起来。三是需求多样化与供给不足的矛盾问题:从学生角度看,大学生在个性特征、能力素质、志趣特长等方面的差异大相径庭,仅靠教师课堂教学不能满足需要,迫切需要个性化指导。

为解决以上问题,北京物资学院法学院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通过管理机制再造, 实现“五维聚力”多方协同育人效果

以建立四年贯通式本科生导师制度作为管理机制再造的抓手,在学院层面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和实践教师队伍等各项管理工作有机融合。本科生导师制度建立起以专业教师为核心的师生共生群体,通过规范导师制度的运行程序和运行内容,全员参与共同推进,实现了人才培养在组织体系上的协同。管理机制再造前,学院的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管理相互独立,各行其职;教学管理负责专业教师课堂教学工作,学工管理部门负责课堂以外的学生实践教育活 动和生活管理。管理机制再造后,从学院层面教学管理部门与学工部门实现了互动和协同,以学生培养为中心,把教师的教书和育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知识传授与人格养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协同、知识与能力培养上的协同,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协同。

(二)搭建工作平台,创新运行机制,增强师生联系密结性

改变“教”与“育”分离的难点在于如何增进师生之间联系和互动,且持续有效的坚持四年不间断。法学院通过搭建工作平台、建立平台运行机制解决了这一难题。1.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四年贯通式本科生导师制实行学生从入校到毕业跟随一名专业指导教师,每位导师指导不同年级学生组成一个“同门学习圈”交流平台,这既是朋辈相互学习成长的平台,也是导师指导学生培育学生的平台。学院通过四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总结出师生匹配的方式方法,通过不同要素不同权重,进行以人为本的个性化、科学化师生匹配。2. 建立平台运行机制。学生工作部门以“同门学习圈”推选的“学生圈长”为依托实现对每个导师“同门学习圈”群体管理,制定运行程序规则,规定一定的活动次数、活动时间、活动指导意见、活动成果提交等,活动情况与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计划中的必修学分挂钩,并制定评优规则进行评优激励。每位导师以“学生圈长”为助手,根据导师职责和指导目标,开展学习实践交流活动。

通过这种运行机制, 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管理的角色转变为接受导师指导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实现了制度牵引下的学生主动行为,有效地解决了学工部门与专业教师衔接问题,解决了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导师主观动力不足而疏于对学生指导的问题。

(三)推行“四导育人”工作方法,实现百花齐放的育人效果

在制度建设中明确导师的“四导育人”工作方法,适应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鼓励导师根据学生需求以及导师自身的志趣特长、研究方向、个性特征和可获得的资源,通过自己的方法采用不同的育人模式,实现精细化、个性化、分类人才培养效果。

所谓“四导育人”工作方法:1.“依规之导”, 学院在制度设计上抓住学生在学期间的五个重要环节建立指导目标和重点,设置了五个专项工作目标,即:新生适应性导航、思想道德引领、大学规划设计指导、专业学业辅导、就业择业引导,并要求导师针对每一个环节的指导目标、重点内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式进行规范指导,同时设计了每学期指导的次数、时间节点等程序要求; 2.“协作之导”,在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实现专业与实践导师、辅导员、班主任等互相沟通协调、分工合作;3.“主动之导”,即教师根据个人志趣、个性、特长采用各具特色的育人模式对学生开展指导;4.“按需之导”,指学生寻求帮助时导师通过指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主动之导”和“按需之导”是导师育人的自主行为,可以“因时”、“因势”、“因事”而导,发挥教师因材施教的主动性。通过四导育人的工作方法,既起到规范、督促教师指导的作用,也引导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灵活指导、按需育人作用, 有利于实现精细化、个性化、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效果。

“四导育人”的关键点在于专业教师发挥主动育人作用,难点在于如何调动他们的能动性。学院通过丰富运行机制内容,特别重视激励机制,采取多样化措施,以每位导师同门圈为单元的平台活动经验交流,学生成长成果展示,“同门学习圈”的活动分享、以及奖励激励表彰等措施,牵引平台运转,激发教师责任感和内在动力。

总之,北京物资学院法学院通过建立四年贯通式本科生导师育人体系和运行机制,将育人功能融入师生四年不间断的互动交流中、融入教师日常身体力行中,有效解决课堂之外专业教师与学生缺少联结和互动的问题,强化高校教师育人主体责任和实现立德树人的过程。

(本文联系人:北京物资学院 尚珂 )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