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从“筑路”精准扶贫到“引水”乡村振兴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国内 > » 正文

从“筑路”精准扶贫到“引水”乡村振兴

浏览: 来源:互联网

2020年底,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中铁扶贫援建、中铁一局二公司参与施工的山西省保德县中铁幸福大道在通车后打通了保德县南部的主要通道,解决了资源、农产品外运难等实际困难,对沿线群众脱贫致富以及保德县的精准扶贫工作起到了重大意义。

如今,二公司富锦市锦西灌区田间配套工程旱改水部分第一标段项目作为中铁一局首次参与服务于“三农”事业的水利工程项目,使命在于将松花江水通过沟渠、地下管网引入百姓的田间地头,将现有的低产田改造成稳产、高产的水稻田,使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效益,从而达到“涝能排,旱能灌”的目的,实现了农民不再“看天吃饭”,也能够旱涝保收。

从“筑路”精准扶贫到“引水”乡村振兴,二公司肩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再次踏上新领域,迈入新征程。

“我们真的是用脚步丈量着大地”

进入8月,有着“黑土绿谷北国粮都”之称的富锦市满眼绿色,黑土地上,绿浪涟漪,生机勃勃。

有人说,中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国饭碗”装上了更多的“龙江粮”。70年来黑龙江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巨变,其中富锦市连续三年保持粮食总产量黑龙江省第一,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

富锦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下游南岸,是三江平原腹地的中心城市。二公司富锦市锦西灌区田间配套工程旱改水部分第一标段项目与以往土建施工最大的不同便是必须“迎寒而上”——冬季施工。富锦市多年平均气温在3度左右,冬季平均气温负20度,极端最低可达到零下40度,项目部必须顶住严寒,在农民春耕之前完成覆盖农田面积达42万亩的沟渠灌溉配套系统。

历年来富锦市10月底便开始结冰,夜冻昼融,项目团队也在去年10月正式入场施工。

“现在咱们开着车在施工现场走一遍,没有十天都走不完。”项目负责人韩帅讲道。而在施工建设之初,不仅是“走不完”更难的是“找不到”。

回忆起第一次现场踏勘,项目副经理付飞历历在目。当日,他带领几名项目技术人员走进田间,没有行车的路只能靠步行十几公里,在阡陌交通的田野中穿行。

“本来在地图上显示有一座桥,而实际上它‘消失了’。”付飞回忆道。由于乡村偏远,常规导航地图也难以准确定位,而此时天空乌云开始聚集,轰隆雷响,绵绵细雨倾泻而下,大家不得不沿渠而行,争取找到下一个会合点。好在途中遇到当地的老乡,听说是来改善农田的工作人员便高兴地邀请上了拖拉机,带着付飞等人到最近的国道才和项目的车相聚。

而此时已是夜晚八点,一天下来几个人已经步行了30公里的路程,在泥泞的田间跋涉了6万多步。

“我们真的是用脚步丈量着大地。”韩帅感慨道。有了首次踏勘的奇妙经历,项目部迅速提出解决方案,将图纸坐标手工逐一输入进奥维地图,保证勘探的准确性并为后续施工做好基础。同时项目制定管理计划,根据“时间短、任务重、面积大”的施工特点,韩帅将大家有序分组,排布在各重点施工区域,每天早上以视频会的形式汇报并部署工作,要求各分区及项目调度每天收集现场实际人工、机械、功效等基本情况,不仅节约了时间成本,也通过信任凝聚了人心。

韩帅逐步给项目年轻人“压担子,交任务”,将每位年轻成员迅速培养成可以独当一面的好手。项目在进场10天内就完成了所有配套设施建设并进入了正常管理状态,为接下来真正的“冬季大干”做好了充足准备。

雪原上的“漫天繁星”

步入11月,富锦市的冻土层深度可达2米。肃杀的寒风掠过杳无人烟的平原,当地的农民也陆续进城过冬。

从地面上能看到“零星”的几台机械和人员在田间施工,但若从天空俯视,在白茫茫的田野间,八十余台大型机械,两百余人汇聚成了“漫天繁星”。

项目施工除了累计长度达355千米的沟渠工程外,PE管道工程也累计长度约达212千米,在寒冷施工条件下,保证施工质量是建设者们首要的主题。

“作为水利行业的新手,我们邀请了业内的专家给我们授课,并多次对标其他先进标段。”项目总工董雄博介绍道。

项目部通过搭设保温棚,热风炮等措施保证人员生活需求,同时也保障了PE管道焊接的温度要求。项目部成立“三验体系”,即开工前效验、施工时抽验、施工完核验。

施工过程中各分区主管及项目部相关人员不定期进行开挖尺寸、钻井深度、结构物标高等工序进行抽验,不合格者一律返工处理。施工完成后统一由项目部进行沟渠尺寸、坡比、底宽、标高,钻井深度、施工现场清理情况等相关内容验收,全部合格后方可予以收方计量。

“与我们以往在高铁项目相比,即便安全风险和施工难度都有所下降,但对于高质量建设的要求我们从未放松。”韩帅讲道。

受季节气候影响,每个月的冻土深度都在变化,所以项目的“不变”就是一直在“变”。为提高设备利用率,项目变计划、变措施、变方案,倒排工期,将每一份生产力都用在最关键的节点。

施工过程中,富锦市委副书记、市长郝旺两次视察项目进展,对项目部给予高度认可。

整个农田“活”了起来

春耕好时节,水稻农事忙。进入5月,正是水稻插秧的黄金季节,人机齐上阵,万亩大地块的水田里将会披上绿色新装。

“师傅,帮我掏开这块土,我们把水排出去。”犯愁的村民向项目部员工求助着。

由于春天温度渐暖,存储了半年的积雪在田地间融化,逐渐形成小型的“池塘”影响着农民的耕种,往年老乡们只能用自家的水泵一点点向外抽排。

而如今,灌区田间配套项目将条条沟渠引入千家万户,宛如一条条“神经”串联起土地“肌肉”,使整个田地“活”了起来。

看着田间的水迅速排进沟渠,村民的“愁”也随之消散。

“在施工期间,我们也为当地百姓办了很多实事。”项目工程部长赵刚涛讲道。

春耕时节,由于原设计中部分水渠过长,百姓耕种用的大型机械需要多绕路。项目部主动提出方案,采用预制管涵布设在水渠中的方式,使得水能在管涵中流过,机械也能在管涵上通行。项目部在业主和设计院的同意下迅速施工,解决了百姓的燃眉之急。

为迎接2021年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富锦市特申请富锦市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项目,以打造具备富锦市本地特色以及能够代表黑龙江省农业发展水平的示范区。

介于富锦市锦西灌区田间配套工程旱改水项目的出色经营,二公司项目团队今年相继中标了富锦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项目。据韩帅介绍,截至目前,项目三万平方米晒场已初具规模,可实现同时可晒300至500吨粮食,成为了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江平原上的万亩大稻田多处可见,但富锦的水稻公园面积4万亩,核心区1万亩,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水稻公园,这里有着中国最大最美的3D稻田画卷。

项目团队在考察学习农田水利知识期间,也登上39米高的观光塔眺望,4个巨幅稻田画卷尽收眼底,画面震撼,磅礴大气。大地作“画布”,水稻作“颜料”,这是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精心设计的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和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为主题的稻田画。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